哈佛研究了76年:什幺人最可能成为 人生胜利组?原来关键就在
- 2020-06-25
- 863人已阅读
人的一生或长或短,怎样才能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呢?
哈佛这项超过半世纪的研究,
才知道原来没有捷径,
只需要一个字...
带你回到1938年,一同参与研究吧!
幸福从何而来?金钱、名望或是成就感?
76年前,
哈佛开展了史上历时最长的成人发展研究,
跟蹤268位男性,从少年到老年,
探寻影响人生幸福的关键。
故事从1938年开始。
那一年,
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
阿列▪博克(ArlieBock)教授觉得,
整个研究界都在关心
「人为什幺会生病/失败/潦倒」,
怎幺没有人研究下
「人怎样才能健康/成功/幸福」?
博克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,
打算追蹤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,
关注他们的高低转折,
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,
点滴不漏,即时记录,
最终将他们的一生
转化为一个答案 —
什幺样的人,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。
人生赢家的标準十分苛刻。
主持这项研究
整整32年的心理学者乔治·瓦利恩特说,
赢家必须「十项全能」:
十项标準里有两条跟收入有关,
四条和身心健康有关,
四条和亲密关係和社会支持有关。
譬如说,
必须80岁后仍身体健康、心智清明
(没活到80岁的自然不算赢家);
60-75岁间与孩子关係紧密;
65-75岁间除了妻子儿女外
仍有其他社会支持(亲友熟人)等;
60-85岁间拥有良好的婚姻关係;
收入水平居于前25%。
这就是着名的
「格兰特研究(The GrantStudy)」。
研究名字缘于最初的赞助者,
慈善家威廉·格兰特(WilliamT.Grant)。
如今,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了整整76年,
花费超过2000万美元。
从1939年到1944年间,
这项研究选择了268名
当年正在哈佛就读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。
这批人已经站在美国年轻人的巅峰,
他们有着光明的未来,
得享成功与长寿的机率很大。
这正是格兰特研究需要的
— 研究对象要活得够长,
否则就不算「笑到最后」,
要足够成功,否则怎能算「笑得最好」?
入选者当年都在19岁上下,
全部是家境良好的美国籍白人男性,
身心健康,仪錶堂堂 — 事实上,
每个入选者都经过严格的体格「选美」,
研究者倾向于挑选猿臂蜂腰者,
因为一开始的猜测是,
「富有男性气概者」更可能拥有幸福人生。
每隔2年,
这批人会接到调查问卷,
他们需要回答自己身体是否健康,
精神是否正常,婚姻质量如何,
事业成功失败,退休后是否幸福。
研究者根据他们交还的问卷给他们分级,
E是情形最糟,A是情形最好。
不过,光是自我评定可不够。
每隔5年,
会有专业的医师去评估他们的身心健康指标。
每隔5-10年,
研究者还会亲自前去拜访这批人,
通过面谈採访,
更深入地了解他们
目前的亲密关係、事业收入、人生满意度,
以及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是否适应良好。
这批人可谓「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一群小白鼠」,
他们经历了二战、经济萧条、
经济复甦、金融海啸,
他们结婚、离婚、升职、当选、
失败、东山再起、一蹶不振,
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,
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。
最终,
这268人里确实涌现了不少成功人士,
迄今有4个美国参议员,
1个州长,
甚至1个美国总统——约翰·肯尼迪,
不过肯尼迪的研究档案早就被政府单独拿走,
预计到2040年才有可能解密。
其余267份人生档案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?
男子气概对于人生成功并没有关係
首先,
以下因素不太影响「人生成功」:
最早猜测的「男子气概」没用,
智商超过110后就不再影响收入水平,
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高低也影响不大,
外向内向无所谓,
也不是非得有特别高超的社交能力,
家族里有酗酒史和抑郁史也不是问题。
真正能影响「十项全能」,
帮你迈向繁盛人生的,
是如下因素:
自己不酗酒不吸烟,
锻炼充足,
保持健康体重,
以及,童年被爱,
共情能力高,青年时能建立亲密关係。
如下数据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
与母亲关係亲密者,
一年平均多挣8.7万美元。
跟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者,
一年平均多挣5.1万美元。
在「亲密关係」这项上得分最高的58个人,
平均年薪是24.3万美元。
得分最低的31人,
则平均年薪没有超过10.2万美元。
只要能在30岁前
找到「真爱」
无论是真的爱情、友情还是亲情,
就能大大增加你「人生繁盛」的机率。
乍一看,
感觉哈佛用76年熬了一碗浓浓的鸡汤
人生成功的关键是……「爱」?
爱才是最主要的关键
这答案看上去太过普通,
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。
但瓦利恩特说,
爱、温暖和亲密关係,
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「应对机制」。
他认为,
每个人都会不断遇到意外和挫折,
不同的是每个人採取的应对手段,
「近乎疯狂类」的猜疑恐惧是最差的;
稍好一点的是「不够成熟类」
比如消极、易怒;
然后是「神经质类」
如压抑、情感抽离;
最后是「成熟健康类」
如无私、幽默和昇华。
一个活在爱里的人,
在面对挫折时,
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,
和朋友一起运动流汗宣洩,
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…
这些「应对方式」,
能帮一个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。
反之,一个「缺爱」的人,
则遇到挫折时往往得不到援手、
需要独自疗伤,
而酗酒吸烟等常见的「自我疗伤方式」,
则是早死的主要诱因。
瓦利恩特说:
「温暖亲密的关係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开场。」
当然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拥有美好童年,
但好消息是,
不论你今年几岁,
都有机会「在爱里获得重生」。
哈佛那批人里,
一个化名卡米尔的入选者直到35岁
才第一次知道被别人全心关爱是什幺感受
— 当时他因肺结核住院14个月,
而医护人员给了他一直渴望的爱与温暖。
此后,
卡米尔从一个自杀未遂的神经症患者,
变成了一个负责的医生、丈夫和父亲,
他的家人、病人、下属和朋友都衷心爱他,
最终他在82岁时攀登阿尔卑斯山的过程里
因心脏病突发去世,许多人出席了他的葬礼,
向他致意告别 — 虽然开场并非最佳,
但收尾时确实是段丰盛繁茂的成功人生。
最后,将马克·吐温的这句话送给大家:
「生命如此短暂,
我们没有时间去互相争吵,
道歉,发洩,责备,时间只够用来去爱,
可它又只有一瞬,令人惋惜!」
「爱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,若是缺少了爱,人生就像盐酥鸡少了九层塔,少了一股滋味阿!所以,何不从现在开始更爱自己、爱别人呢?